新城國際地產 :
因油價暴跌造成馬來西亞經濟發生許多的變數,故市場紛紛傳言大馬將會破產,但在這重要之際大馬政府重新調整財政預算,重點是增營收、減開銷、親商業、捍成長、減進口、拼出口,成效如何?就讓時間來驗證吧!!!
由於油價暴跌為大馬帶來諸多變數,政府終於在本週二響應市場呼吁,正式修正2015年預算案內容;其中,萬眾矚目的赤字目標被調高至3.2%,經濟成長則被調低到4.5%至5.5%之間,政府還推出了多項“自救措施”,力圖緩和低油價的衝擊。
配合新版預算案的出爐,《星洲財經》決定在最後一期的《低油價風暴來襲!》中,深入探討新預算案所隱藏的重要資訊,同時評估用每桶油價55美元作為油價指標來計算政府收入、甚至是全盤預算的實用性。
油價越鑽越低
大馬自救拼經濟
在新公佈的預算案中,政府一口氣宣佈了多項“自救措施”;經《星洲財經》檢閱,最新推出的應變措施,主要可分成為3大類,分別是我們在首3期的報道中曾仔細討論過的財政、經濟和馬幣。
相關重點如下:
財政
增營收
減開銷
首相納吉稱,若油價今年保持在55美元水平,稅收上的萎縮將導致多出額外83億令吉的財政缺口,若不加理會,赤字將因此提高到3.9%,遠高原定的3%目標。
因此,在修正預算案時,政府決定以“雙管齊下”方式拯救岌岌可危的財政赤字,包括削減總數55億令吉的營運開銷、增收4億令吉的官聯機構股息和上調消費稅收預期至16億令吉。
透過上述調整,財政赤字雖仍會偏離原訂目標,卻僅微增至3.2%,讓赤字繼續處於降軌,去年赤字預期為3.5%。
經濟
親商業
捍成長
為確保油價暴跌不會嚴重損害經濟表現,政府還透過系列方針來刺激出口和服務業成長,其中最受關注的自然是政府直接排除了今年內再次調高工業用電力和天然氣價格的可能性,及透過提供融資和訂單來扶持中小型企業成長。
另外,政府也更積極鼓勵中小型企業進軍海外市場,並且承諾將改善物流效率無論如何,由於油價深跌對經濟構成負面影響,政府最終仍決定調低2015年的經濟成長預估,從原本的5至6%,調低至4.5至5.5%之間。
馬幣
減進口
拼出口
與此同時,為刺激國內經濟活動和捍衛馬幣匯率,政府還宣佈了多項有利馬幣的措施,包括促進旅遊業活動、扶持國貨需求、鼓勵官聯機構優先考慮國內投資等。
顯而易見,這些措施的主要用意在於限制馬幣貶勢,提昇國產服務和產品需求,確保在過去1年內貶值約15%的馬幣不會持續下貶,進而傷害我國經濟表現。
這自然顯示出,政府確實對馬幣貶勢感到不太舒適。
新預算案啟示
透過修訂版的預算案,我們終於能夠更清楚地檢閱和評估近期油價跌勢對大馬經濟的潛在衝擊,順便也能觀察政府在面臨兩難抉擇時的優先選項。
《星洲財經》認為,新版預算案隱藏著一些重要的啟示,值得我們給予更多關注,這些啟示包括:
1.)經濟和財政優先
實際上,當首相納吉宣佈削減營運開銷,而不是發展開銷時,許多行內人士均大感意外,因政治因素一般會讓政府不敢隨意向營運開銷動刀,儘管這才是被公認為最正確的方法。
因此,政府今次選擇保留發展開銷,轉向營運開銷下手,顯示出政府執行轉型計劃的決心,相信也對長期惹人詬病的運作效率和浪費公幣等問題亦具備正面影響,因各政府部門往後將被迫更謹慎規劃開銷,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2.)低油價衝擊非同小可
從新公佈的措施中,不難察覺油價跌勢對大馬的潛在衝擊確實不輕,尤其是對淨出口和馬幣匯率,因“出招防範”的舉動其實已說明政府對淨出口和馬幣情況感到擔心。
無論如何,由於各項拯救措施的性質均是趨向“軟性”,且包含不少強化長期競爭力的策略,這暗示油價跌勢尚未導致大馬經濟“失火”,政府採取的應變措施,充其量只能算是“防火”而已。
3.)油價和馬幣短期反彈機會不高
政府在設定預算基礎時,將油價預測大砍至每桶55美元(原為100美元),馬幣兌美元匯率則下修至3.55令吉(原為3.24令吉),兩者都僅稍高於現有市價,顯示政府不敢對油價和馬幣的後市表現抱持太大期望。
如今,行內人士普遍均不排除油價和馬幣可能在短期內繼續下跌的可能性,有分析員指馬幣兌美元可能叩探3.70水平,惟同時看好兩者可在中長期內持穩,甚至逐漸反彈。
油價55美元爭議
和往常一樣,對於政府修正的預算案內容,市場難免存有一些疑惑,甚至是質疑聲;而這一次,最多人感興趣的課題正是,政府假設今年油價處於55美元,是否仍是“高估”了油價展望?
《星洲財經》向行內人士探悉後得知,一些人如今均對修正後預算案的準確程度有所質疑,這只因在油價仍存在諸多不明朗之際,政府或應該以更低的油價作為基準,並非繼續將油價預估設在高於市價的水平。
拒署名分析員受訪時直言:“政府採納的55美元基準,較現有48美元市價高出約14%,這意味修正後的預算仍存有風險,因只要油價在往後6個月持續下滑,預算內容就可能再次出現誤差,大馬經濟屆時將再次陷入不明朗狀態。”
他認為,政府應該以更保守的心態來看待油價,比如說將基準價格設在低於市價的40至45美元,並依此擬定應對方針和各種經濟目標,這樣即能消除油價持續下滑的潛在顧慮,亦能提昇2015年預算案對低油價的容忍程度。
“儘管55美元確實是合理水平,符合海內外專家對今年油價的預估,但若要使市場不再因油價下跌而恐慌,將預算案的油價預估設在低於市價的水平是有必要的,且在油價反彈的情況下,政府還能把原本被刪除的預算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這也符合政府對提昇開銷效率的承諾。”
財政損傷超越預期
在第一期的《低油價風暴來襲!》中,《星洲財經》曾預先評估油價猛跌對政府收入、開銷和赤字的影響,並推測若油價跌至50美元,政府財政缺口可能增加80億令吉,這預期和政府最新公佈的83億令吉缺口非常接近。
不過,綜合整體數據,《星洲財經》發現低油價對政府收入造成的傷害,其實要高於《星洲財經》和市場分析員的預測,甚至比政府公佈的表面數據來得嚴重。
這是由於,修訂後預算案內容僅顯示,油價從100美元猛跌至55美元將導致政府稅收減少138億令吉,但從首相納吉口中不難得知,政府在計算收入損失時,並未把國油股息可能在今年減少納入考量,這是因納吉表示國油給予政府的股息是以2014年油價計算,因此相信對今年派息額影響不大。
然而,市場當初在計算今年的石油收入損失時,國油股息減少卻是主要考量,因國油總裁丹斯里三蘇阿茲哈曾放話說若油價跌至每桶70美元,國油股息或減少37%,相等於約100億令吉,反觀稅收方面的潛在跌幅卻普遍被市場忽略。
很顯然地,上述發展反映出,油價暴跌對政府稅收的衝擊,其實較市場預期高出許多,因2015年的石油收入減幅雖符合預期,可需意識到市場是把國油股息或嚴重減少納入考量,政府卻沒這樣做。
若國油給予政府的股息,確實如首相所說般會滯後1年,那這最多只反映出,油價暴跌對政府財政的衝擊,可能在2015和2016年分開兌現,而市場原本是預測所有衝擊會在2015年一次兌現。
綜合所有資訊,結論顯而易見:油價暴跌的衝擊看似略低於預期,其實是高於預期。
當然,政府其實還留有一線希望,那就是期望國際油價在接下來11個月內反彈,以便緩和油價暴跌對國油股息的潛在影響程度,確保油價暴跌的衝擊不會延續至2016年。
若油價保持48美元
財政缺口再添28億
如果,只是如果,油價就這樣保持在現有約48美元直到年杪,修正後的預算案是否仍然會出現財政缺口?有的話,數額又是多少?
《星洲財經》之前計算潛在資金缺口時,是以艾芬黃氏研究提供的指標作準,即油價每跌1美元,政府收入將減少4億令吉;而依此算出的答案是,若以50美元作準,政府可能失去約200億令吉的石油相關收入(包括國油股息)。
由於這樣的結論符合官方數據(需考慮國油股息的時間差),我們不妨再採用相同標準來計算油價不達標所造成的潛在資金缺口。
算法很簡單,那就是以55減去48,再將所得出的7乘以4億令吉。
答案是28億令吉。
假設政府未透過進一步削減開銷或提昇收入來抵銷新浮現的缺口,則意味最終赤字可能達398億令吉,高於經政府修正後的370億令吉。
還記得GDP和赤字之間的關係嗎?由於政府在上修赤字目標時同時調低經濟成長預測0.5%,為安全起見,《星洲財經》在推算潛在赤字時,決定以1.1698兆令吉(比原本的1.1757兆低0.5%)為基礎。
398億令吉除以1.1698兆令吉,答案是3.4%。
不過,若以政府提供的數據為準,那油價每跌1美元,政府今年的石油收入或減少3.06億令吉;諸以類推,潛在資金缺口則為21.4千萬令吉,相等於總預算赤字可能增至391.4億令吉,或佔GDP的3.34%。
儘管沒有明確的答案,但透過上述推算,相信各位至少會對油價在今年保持48美元的潛在威脅有更明確的概念;那就是,政府赤字可能比預算多出21億4千萬至28億令吉之間,導致赤字增加至3.34%至3.4%之間,高於政府新設下的3.2%目標。
前提是,政府未進一步應變的話。
政府舉債難關
《2014/2015年經濟報告書》內容提及,大馬政府截至2014年的總負債達5千689億令吉,但若把私人界岸外貸款、公共企業岸外貸款、和非公民存款等連鎖債務納入計算,總負債則高達7千290億3千萬令吉,佔國內生產總值70.6%。
無論如何,要評估政府的還債能力,我們不能將所有非直接債務也納入計算,因那只是一種詮釋大馬對外免疫力的計算法而已,5千689億令吉仍是比較實用的數據。
目前,大馬政府的直接融資模式是發行政府債券(MGS)和政府投資工具(GII),使用比例分別是60.4%和39.6%,而政府透過這兩種工具所背負的債務,約是4千億令吉,其中的1千556億令吉由外資持有。
此外,政府債務的利息、再融資等開銷,去年約達232億令吉,佔總開銷10.5%和總收入10.3%,但仍低於財政管理條例下規定的不可超過總收入15%的上限。
眼見如此龐大的負債,也難怪不少人開始擔心若油價在至少1年內保持現有低水平,政府會否無力還債。
無論如何,據《星洲財經》的瞭解,政府無力還債的事件不會因油價暴跌而在大馬上演,因我國債券評級目前仍保持中高水平,10年債利率則約4.1%,一切保持正常。
這是因為,當現有貸款或國債即將到期時,政府並不會自掏腰包來還債或贖回債券,而是會透過借取新貸款或發新債券的方式進行再融資,更簡單來說,是用新債填舊債,因此在正常情況下自然不存在能否償還短期債務的問題。
不過,確實是有一些例外情況可能讓政府無法再“以債抵債”,比如說發債利率飆升至無法負擔水平(就像希臘兩年前國債利率一度飆破40%),或債務抵達法定上限讓政府無法繼續舉債(法定上限其實可以修改)。
因此,雖說油價繼續低企或下滑可能推高國債利率,增加政府的舉債開銷,卻現階段而言,卻還遠遠未到足以讓大馬無力還債的地步。
結語:
透過這些天的深入探索,相信各位已對大馬經濟現況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同時也意識到,大馬經濟風險雖然因油價暴跌而有所升高,卻顯然還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畢竟我國仍掌握著許多應變工具,能在有需要時用於穩定局勢。
整體而言,《星洲財經》認為油價暴跌只是讓大馬經濟原有的隱憂浮上台面,讓人們一次看清我國弱點,並顯示出闊刀改革對長遠發展的重要性。
至於“破產之說”,《星洲財經》發現我國現況其實比許多人想像的還要強一些,因石油收入減少相信只會推高我國財政和經濟風險,卻明顯不足以讓大馬破產。
這樣的結論,由全球最佳分析員所提供。
它叫“數據”。(星洲日報)
點選【CLICK HERE】瞭解更多資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