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財政預算案出爐,無論是上至富豪或企業家,下至專業人士打工族、或小販,都會密切留意。
一切跟稅務有關的資訊,例如:公司稅、個人所得稅和產業盈利稅率是否有調低,稅務減免是否有增加,還是有無任何帶來優惠的稅務獎掖等等,他們更不會錯過。
新鮮出爐、熱辣辣的2014年財政預算案當中,政府公佈大幅調高產業盈利稅率,藉此打壓房地產投機活動,並在明年起生效。
自2014年1月1日起,國人購買產業後3年內脫售,將被課徵高達30%;而第四年和第五年的稅率也分別提高至20%和15%。這次已是政府自2010年重新課徵產業盈利稅至今,第三度調高產業盈利稅。
這一調整,令人更加擔憂,尤其是中低收入群,搞不好還會影響投資者舉棋不定。
仍然有許多人對產業盈利稅的操作一知半解。
老實說,大部分民眾只留意產業盈利稅率的波動,只要產業盈利稅率一調高,就會擔憂房價是否會受到影響,又是否應該緩一緩房子的投資。
正因為對產業盈利稅操作的不了解,很容易就掉入稅務誤區。
因此,要精明地投資產業,就得先掌握盈利稅的操作,以下逐一和大家分享。


房價漲跌無關產業盈利稅
在產業盈利稅率調高的這個時期,許多人會暫緩產業投資,有些則抱著觀望的態度,暫不投資產業。
這些人是擔心房子會隨著產業盈利稅率的調高而賣不到好價錢。
坦白說,房價的漲跌是受到諸如發展商是否可靠(正在建築當中)、房子地點所影響,與產業盈利稅率高低無關。
而且,房產給予的回報比較穩定,只要發展好、地點好,房價飆升只是時間的問題。


誤區1:持有期(holding period)
投資產業當然希望產業會增值,能從脫售產業中獲利。
若是在持有5年內脫售,產業盈利稅自然而然會列入他們的考量裡。不過,究竟課稅多少則讓他們陷入迷思。
產業盈利稅率是取決於產業持有期,也就是從購買產業當天(簽署房子買賣合約)開始算起,直到脫售那一天,如圖表。

 

國人若是購買產業後持有超過5年後才脫售,將不會被課徵產業盈利稅。在5年內脫售,明年1月1日起將被課徵30%、20%或15%不等的產業盈利稅,視持有期而定。

 

根據脫售那年稅率課稅
Q:我在2010年購買房子,至今已持有了3年,若現在脫售獲利,是否根據購買當年(2010年)的產業盈利稅率來課徵呢?
Q:我在2009年購買產業,2009年產業盈利稅豁免,那麼我現在脫售獲利是否不用繳產業盈利稅?”
A:仍然有著不少人誤以為,產業盈利稅是根據購買當年的稅率計算。
其實,所課徵的產業盈利稅率是根據脫售年的稅率。
也就是說,當你在2014年脫售房子而獲利,將根據2014年所實行的產業盈利稅率;何時購買產業只用來計算產業持有期。
這點非常重要,千萬不能混淆。


今年脫售省稅金
為了吸引民眾購買房子,銀行降低房貸利率(可低至4%),發展商更承擔房子建築期間的利息。
這些優惠對於想要投資者,尤其是中低收入人士來說,是個黃金機會。
這些人原本是打算只要房子增值得讓他們滿意,他們可以賣個好價錢,就會將房子脫售;即使要承擔產業盈利稅,之前也不算太高,只介於5%至15%。


打亂投資計劃
然而,2014年財政預算案內產業盈利稅率的調高,卻打亂了他們的投資計劃。
舉個例子,2010年購買房子投資,原本打算持有4年,即2014年時脫售,預計會被課5%的產業盈利稅(在2010年,在第四年脫售房子會被課5 %的產業盈利稅),而如今卻必須被課徵20%的產業盈利稅。
而那些在2012年投資房子打算在2014年脫售的個人,原本預計會被課10%的產業盈利稅,而如今卻必須被課徵30%。
政府大幅調高產業盈利稅率,其實是打擊炒樓的投機者,但卻誤打誤撞地“打”到一些無辜市民,尤其是在2010年起購買房產,並打算明年脫售的個人。
很多人都並非專職炒樓,只是想通過投資房產來創富,如今卻必須承擔更多稅金。
建議有意在2014脫售房子的個人,不妨在今年(2013年)將房子脫售,避免更高的產業盈利稅率。


短利蒙蔽雙眼
為了激勵買氣,發展商無不想盡辦法,有的和銀行合作無間,免除興建期間或首幾年的房貸利息;有的則著重宣傳,打著“房子一建好,就可出售獲利”的旗號。
這些旗號無疑會吸引想要創富的人,但這當中也包括那些沒有能力供房子的人。
這些人幾乎都“樂觀”的認為:我現在購買房子,既享有低首期,房子建築期間又無需給利息,何樂不為呢?只要房子一建好就賣掉,幾乎沒有成本就能獲利。
有的預想反正房子建築需要時間,也許到時候我有能力償還房貸了呢?就算供不起,大不了就賣掉嘛!
沒料到,2014年財政預算案竟然公佈,大幅度調高產業盈利稅率。
能力有限的購屋者,才開始意識到如意算盤似乎打不響了;尤其在2014年會建好的房子,個人須償還房貸和利息。
然而,收入幾乎都用在生活上,已經很緊迫了,哪裡還有餘額償還貸款。
其實,這些人並非想要投機,只是受到誤導,以為這樣可以致富。
尤其在房子建築期間,不用給利息嘛,自然不覺得負擔;當初只設想到,只要房子2014年一建好就賣掉賺錢,兩三年最多被課15%的產業盈利稅。


沒能力易被套牢
就像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輕易白賺的錢。天底下哪有這麼划算的事情?
長線持有力較低的人,必須想一想:萬一房子賣不出,自己是否有能力償還房貸?就算賣出,盈利是否足以償還房貸和繳付產業盈利稅?
這些人大部分屬中低收入人士,他們是因為對現狀十分不滿,想要更舒心自在的生活,才無不想盡辦法賺錢。
因此,買房投資的事他們唯有往好的方面想,將理智收了起來。
然而,2014年起,產業盈利稅竟然大幅調高。
要知道,房子脫售獲利固然好,但又得繳付產業盈利稅,房子若是2012年簽房子買賣合約,在2014年內脫售獲利,甚至被課徵高達30%的產業盈利稅(原想設想第三年脫售獲利被課徵5%)。
所賺盈利是否足以繳付產業盈利稅和償還房貸呢?要是不能償還房貸,很大可能還會破產;要是房子賣不出,自己又沒有能力供,又該如何是好?
試想想要是大家同時脫售,只會供過於求,房價會被壓低,更不足以償還房貸。


建議
對於不小心“中招”的人,我有一些看法,建議大家:1.別急著賣:不要急著在明年就將房子賣出,應該和銀行商討房子融資,以繼續持有房子。
2.聯名融資:與親人一同聯名融資,一起供款。
3.2015年後才賣:若真的要脫售,也應該延遲多一年,直到2015年經濟起飛的時候再將房子脫售,到時房價起升賺取更高盈利,產業盈利稅率也比較低(持有多一年),也不會面對破產的危機。
總括來說,投資產業前,必須三思而後行,更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操作,包括產業盈利稅,才能精明投資。


誤區2:可課徵盈利(Chargeable gain) 並非所有開支都能扣稅
Q:只要所有和經商有關的開支都可以扣稅,是不是只要和產業投資有關的開支都可以扣除,減低產業盈利稅?
A:其實不是的。這是另一個務必注意千萬不要掉入的誤區。
產業盈利稅多少除了取決於持有期,也得視脫售產業的獲利(可課徵盈利)。
可課徵盈利和一般上對脫售產業盈利的認知是不同的。
可課徵盈利是產業買價和賣價之間的相差,而當中的買價和賣價需要經過調整。
賣價須先扣除以下的支出:‧維持與增加產業價值的費用(例如:擴充房子的支出)‧捍衛產權的支出(例如:律師費)‧脫售產業相關的費用(例如:產業代理商費用、律師費、轉讓費、印花稅、尋找買家的廣告費等等)

 

然而,並非所有和產業有關的開支都能夠扣除,例如就像房貸利息,自2010年1月1日起已經不能再加入買價中調高買價。
同時,這也意味著可課徵盈利將會更高。


鍾貴發博士世紀大學資深研究員辯護與事務律師

 

點選【Click here】瞭解更多資訊!

 

arrow
arrow

    Sam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