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馬來西亞市區夜景.bmp

新城國際地產 :

石油戰是一場持久戰,但馬來西亞在石油大跌之際,經濟成長率仍保持5%以上成長,這表示馬來西亞經濟的穩定,而石油雖是馬來西亞經濟的主要貢獻來源之一,但比較起其他產油國,大馬對石油的依賴相對較輕,數據顯示石油收入佔大馬政府總收入的28.8%,且只佔總出口約28%。

 

在本期的《低油價風暴來襲!》中,《星洲財經》將與各位一起探討現有低油價的持續性,及進一步滑落的可能性;另外,也將環顧近期發生在俄羅斯身上的貨幣危機,評估類似風暴延燒到大馬的可能性。

石油戰短期無解
國際油價過去半年來猛跌逾50%,走勢跌破不少分析員的眼鏡;然而,隨油價如今已跌破許多高成本油田的生產成本,甚至連低成本油田亦岌岌可危,人們不禁要問:油價跌勢還能持續多久?
造成油價暴跌的導火線,無非是美國在頁岩油開採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讓該國突然有可能崛起成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這樣的發展當然讓其他產油國如臨大敵,尤其是長期叱吒石油供應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油盟),“石油戰爭”終於無可避免地爆發開來。
從國際油價暴跌至今,各國都明確架出“絕不妥協”的姿態,過去會透過減產來扶持油價的油盟國家,今次更因擔心其他產油國將趁虛而入,寧可放任油價暴跌也不願減產。
鑒於各產油國近年來不斷增產,導致產能增速超越需求漲幅,石油目前已開始供過於求,而這也是國際油價在短短6個月內大跌50%的關鍵原因之一。
無論如何,石油戰一般是場持久戰,因只有在越來越多產油商因不勝虧損而停止產油時,石油供應才會逐漸下滑,惟這現象只有當低油價持續一段時期後,才會逐漸發生,這是市場供求自動隨價格調節的表現。
因此,市場專家才會認為油價短期內不太可能反彈。
實際上,在過去兩個月內,我們已能看見全球石油供應開始因低油價而作出調整,如美國一些小型油井已因不勝虧損而暫時停產,大型油氣公司更紛紛削減資本開銷(意味長期供應可能減少)。
比如說本地油氣巨頭國家石油(Petronas),除了表明可能削減資本開銷外,亦強調在油價重返80美元水平以前,不會再開發嶄新邊際油田,這正是市場供應自行調整的現象。


油價50美元
接近成本價?
隨國際油價已累積超過50%跌幅,“不太可能再跌”的想法開始在許多人心中紮根;問題是,每桶50美元是否足以“逼走”足夠多的石油供應,確保油價“不會再跌”?
這個問題,可說與產油成本息息相關。
實際上,我們老是聽到有關石油的平均生產成本是70或60美元的言論,因此也很容易誤以為所有石油生產成本均處於特定價格幅度內,但實際上,各油田在生產成本上的落差,遠超人們想像。
油田平均生產成本的多寡,是按開發和運作所牽涉的成本計算;簡單地說,開發和運作成本越低,平均產油成本就越低,反之亦然。
近年來,隨易開採或成本較低的油井逐漸耗盡,石油業開始往越來越深的地底找尋石油,包括進行深海開發,惟這樣的發展免不了造成開採成本迅速走高,因業者如今需為開發、鑽油和運輸等工作支付更龐大開銷。
數據顯示,那些在近年被開發的油田,生產成本大多在55至60美元以上,部份小型油田業者的生產成本更高達70美元以上,即使是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的頁岩油,現階段生產成本亦相信在50美元以上。
不過,那些早年開發的油田,尤其是內陸低深度油田,生產成本之低卻超乎想像,比如說油盟領袖沙地阿拉伯石油部長,就曾放話說沙地產油成本只有逾5美元(考量各國如今均誇耀自己對低油價的承受能力,這句話的準確性值得懷疑),大馬部份油田的生產成本,也可能不到35美元。
無論如何,油盟國家對於低油價擁有高於一般的承受能力,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根據領域專家估計,油盟國之中目前仍擁有許多生產成本在20至30美元以下的油井,且主要產油大國坐擁龐大儲備金,足以應付更激烈的油價逆勢。
從上述數據中不難得知,每桶50美元並不會造成所有石油生產商蒙受虧損,且那些勉強收支平衡或面臨輕微虧損的生產商,亦相信能繼續“苦撐”下去。
有鑑於此,雖說石油的基本需求穩固,但就短期來說,在“石油戰”繼續開打,以及需求未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複雜的政經瓜葛卻讓油價具備進一步滑落的空間,且潛在下行空間或許仍遠高大多數人們的預期。


俄羅斯首遭油彈擊中
上月中,正接受歐美制裁、有50%政府收入來自石油的俄羅斯,終於成為油價暴跌的第一個犧牲者,上演了一場全球矚目的“貨幣危機”,迫使俄國中行決定“亡命一搏”,將基準利率一舉調高6.5%,至驚人的17%水平。
當時,俄羅斯盧布兌美元一度在1天內狂瀉10%,並在2014年累積超過50%跌幅,貨幣跌幅甚至一度超越油價跌幅,讓盧布一時間成為人人相競拋售的貨幣,進口產品成本大幅攀升亦引發通膨飆升至雙位數水平。
此外,受貨幣暴跌的拖累,俄羅斯10年債亦衝上紀錄新高的16.4%,信評機構亦因油價展望低迷而將俄羅斯債券評級調低至最低投資等級,只比非投資等級或所謂的“垃圾級”高出一級,且展望為“負面”,意味有跌落至垃圾級的風險。
俄羅斯經濟突然爆發危機,起點是歐美實施的經濟制裁限制了俄羅斯經濟的流通性,讓原本已受經濟衰退和政府赤字等不利因素糾纏的俄羅斯雪上加霜,油價暴跌更是該國危機的關鍵爆點,因經濟衰退和赤字問題將變本加厲。
俄羅斯中行已表示,如果2015年平均油價低於每桶60美元,俄羅斯經濟將萎縮4.5%。
儘管俄國事後的系列激烈措施成功限制盧布跌勢,該國政府亦在上月杪宣佈危機已經結束,惟市場專家普遍相信俄羅斯的經濟危機不過是剛開始而已,因即使油價止跌,俄羅斯經濟也未必能脫離困境。
還記得我們在上一期所討論的“連鎖效應”?俄羅斯就是很好的例子了。
除俄羅斯外,油盟成員國之一、南美洲最大油產國委內瑞拉,亦因經濟衰退而無法抵擋低油價的衝擊,通膨率飆升至超過60%以上,高居全球之冠,這顯示油價暴跌已開始對那些基本面脆弱的產油國帶來致命衝擊。


大馬-下個受害者?
終於來到總結的時候了;我們在前幾期的報道中,詳細討論了油價猛跌對大馬各經濟層面的衝擊,若將這些分析匯集起來,是否足夠讓我們判斷大馬會否步上像俄羅斯或委內瑞拉般的後塵?
老實說,單純從基本面角度來看,《星洲財經》認為大馬暫時不太可能被捲入類似危機內,因無論從各方面分析,大馬現況都比俄羅斯要好得多。


大馬的優勢如下:
1.)經濟仍保持成長
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經濟之所以迅速應聲而倒,在於經濟本身原本就面對萎縮壓力,反觀大馬經濟則受看好可寫下約5%成長,這可說是最大的區別。
我們曾在第二期的報道中以美林證券提供的影響標準作計算,結果是按每桶50美元計算,大馬經濟成長率可能放緩至3.8%,雖說成長率放緩是一大憂慮,可至少暫時沒有跡象表明大馬經濟將在現有油價下陷入衰退。
2.)利率水平偏低
我國指標利率目前為3.25%,處於趨向寬鬆的狀態,這意味國行擁有較多的升息本錢在手,即使為捍衛匯率而適度升息,相信市場也能夠承受額外壓力,雖說此舉必然導致怨聲四起。
此外,我國通膨目前保持3%水平,亦比俄羅斯原本的近10%要低得多。
3.)經濟多元
石油雖是我國經濟的主要貢獻來源之一,但比較起其他產油國,我國對石油的依賴相對較輕,因之前提過的數據顯示石油收入只佔政府總收入的28.8%,且只佔總出口約28%,這尚未扣除進口石油部份。
反觀俄羅斯和委內瑞拉,前者有約50%政府收入來自石油,後者則有高達95%的出口額由石油貢獻。
雖說油價猛跌難免帶來負面影響,惟其他經濟部份繼續發力,卻有助緩和低油價對大馬經濟帶來的衝擊,這亦是大馬經濟在油價暴跌50%後仍得以站穩陣腳的原因之一。
4.)國債仍穩定
一個國家的債務評級,是由穆迪(Moody)、標準普爾(S&P)和惠譽(Fitch)等3大國際信評機構提供,而評估標準是視相關國家的經濟和財政情況而定;目前,我國政府債獲3大信評機構給予中等投資等級。
其中,惠譽給予大馬主權債券的評級是“A-”,標普則給予“A/A-1”,穆迪則是給予“A3”評級;據瞭解,大馬債券在投資等級列表中排在“中上”位置,卻已經是東南亞各成長中國家裡的最高信評等級,這顯示信評機構認為大馬經濟的穩定性優於其他區域國家。


短期動盪難免
經濟的“真危機”雖不太可能發生,惟我們不能忽視足以帶來短期恐慌的“假危機”在大馬發生的可能性,因截至目前的油價跌勢其實一直在挑戰大馬經濟的忍耐限度,若突然再浮現新興利空,難保市場不會一下子陷入恐慌,須耗一段時間方能恢復元氣。
這裡說的“假危機”,指的是某些重大利空消息導致人們一下子陷入恐慌,導致股市突然猛跌、債市回酬飆高,馬幣跟貶,人人高喊危機已經到來,惟最終結果卻顯示不過是虛驚一場。
《星洲財經》在結合市場專家的隱憂後,認為短期內足以震撼大馬經濟和馬幣、並引起“假危機”的潛在利空,包括:
1.)國債評級遭下調
雖說大馬主權債券評級遭下砍不會造成危機,因我國國債評級仍較其他區域同儕高出幾級;不過,過往紀錄顯示,信評機構出手調低某國國債評級時,總會在金融市場和匯市掀起不小動蕩。
那些原已遭利空纏身的國家,對國債遭降級的反應尤其激烈,如美國在2011年遭標普調低原有的“AAA”最高投資等級,及法國在2013年被惠譽撤回“AAA”評級,市場都曾出現頗激烈的反應。
值得一提是,大馬債券評級展望亦曾在2013年7月遭惠譽調低至“負面”,結果是馬股和馬幣雙雙在當天下挫超過1%,10年國債利率亦升破4%;若如今在市場神經緊繃之際再“落井下石”,難保不會引起在國內掀起“假危機”。
2.)油價繼續深跌
截至目前,大馬經濟雖成功抵住油價暴跌50%形成的衝擊波,但這最多只顯示出大馬對油價下跌的免疫力高於其他產油國,並非無論油價跌至多低大馬經濟都能承受。
若油價持續暴跌,大馬淨出口和赤字展望很可能進一步惡化,導致避險情緒急漲,在股市和債市停泊的外資隨時有大舉外流的風險,導致股債市猛跌,馬幣亦將因此承擔更大風險。
由於市場情緒如今極不穩定,且大馬經濟展望與油價有很深的聯繫,因此不排除若油價進一步猛跌至讓人預想不到的水平,“假危機”可能隨後而至。


總結:
靜觀3個月後,政府終於按耐不住,在本週二宣佈修正預算案內容,將原本預測的每桶100美元油價,大砍45%至每桶55美元,作為修正預算案的基礎指標,下修幅度高於許多人的預期。
配合預期油價遭大幅調低,政府也宣佈將原訂的3%赤字目標,調高至3.2%,同時還調低經濟成長預測至4.5至5.5%。
這樣的變動究竟是好是壞?當中又隱藏著甚麼訊息?(星洲日報)

 

點選【CLICK HERE】瞭解更多資訊!

 

arrow
arrow

    Sam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