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亞洲金融風暴?  

金融風暴Yes or No?
從2008年開始,美歐國家陸續陷入困境,由中國和印度領軍的亞洲新興市場,一度成了人人口中的“救世主”。
於是,先進國刺激經濟政策所帶來的大筆熱錢,紛紛流入亞洲,新興國一時風頭無兩。
花無百日紅,情勢在短短數年間大逆轉,歐美國家如今邁向復甦步伐,亞洲新興國家則可能陷入另一場風暴。
資金外逃、貿易收支基本面惡化,再加上中東戰爭一觸即發,投資者信心受損,亞洲金融風暴歷史會否再度重演?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是亞太國家永遠的疼,至今仍令投資者談之色變。
這些年來,亞洲國家頻頻強化經濟基本面,甚至在美國爆發次級房貸風暴、歐洲陷入債務危機之際,除了出口市場遭受衝擊之外,內需的強穩和外資的流入,讓東南亞國家成為全球的“避險”天堂。
事實上,稍有遠見的人在早幾年已頻頻抗議,先進國的“超寬鬆經濟政策”促使大量熱錢流入亞太新興國家中,在未來的某一天將引發龐大的撤資衝擊。
從過去2至3個月發生的情況來看,看來“這未來的某一天”已在不遠處。
隨著美國聯儲局在今年6月時,多番暗示將會收緊每月85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後,亞太國家即開始面臨資金外逃情況,過去幾年享有大量熱錢的東南亞國家,受挫程度更是嚴重。


雙赤字襲擊新興國
外資大規模撤離,歐美國家經濟尚未完全復甦,未能振作出口市場,加上中國經濟放緩,已為亞太新興國家的前景籠罩一層陰影。
不過,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新興國家的經濟基本面。
新興國家為克服外圍經濟不景而大量舉債,而外需減少、出口下滑卻造成經濟風險,促使“雙赤字”危機加劇。
其中,有“雙印”之稱的印尼和印度,都已陷入來往賬項赤字的窘境,其他如大馬、菲律賓等國的來往賬項盈餘也處於收窄之勢。
再來,美國是否將對敘利亞發動軍事行動,更嚇壞了本來已精神緊繃的投資情緒,緊繃的線“叭”一聲斷了,全部人頓時陷入慌亂,更是憂慮金融風暴的再度蒞臨。


貨幣續貶值引發大危機
對於亞太區是否將爆發由新興經濟體“領銜”的新一輪金融風暴,目前爭論雖多,卻沒有人能說得準。
有者表示,如今亞太國家的基本面相對1997年時來得穩健,且貨幣多數處於自由浮動,外資的大筆撤資只是“正常化”到熱錢流入前的水平。
但也有者擔憂,若是貨幣持續貶值,則將促使萬物漲價,後果不堪設想。
抑或是,新興國家因無法承受貨幣大幅貶值、資本外流加劇的情況,很大可能拋售美元儲備資產扶持本幣,一旦耗盡外匯儲備,經濟基本面將面臨崩潰。


何定義金融風暴?
根據維基百科,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急劇、短暫和超週期的惡化。
這些金融指標,包括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量。
常常隨金融風暴而來的信用緊縮,是一種貨幣需求快速增長大於貨幣供給的狀況,股市暴跌有時也是一種金融危機。
以亞洲金融風暴為例,事發於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動亂。首先是外匯市場的美元收縮衝擊,使得貨幣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度貶值,進一步影響了股票市場和金融體系。


新興股匯齊震盪
世事總是那麼矛盾,美國因經濟不景而祭出寬鬆貨幣政策刺激政策,如今情況轉好要停止刺激政​​策,卻引發許多人反彈。
不管想不想面對,聯儲局停止購債始終會來到,外資撤離將成為既定事實,但在間中不排除誘發新危機產生的可能。
過去3個月來,亞洲新興股匯市,絕對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其中,又以東南亞至印度的國家最為慘烈,股匯市齊齊大幅下調。
泰國、印尼、大馬和菲律賓這4個主要東南亞新興市場,近期的跌幅更是直接抹殺上半年的漲幅,今年至今波動紛紛呈現跌勢。
股市方面,以泰國和印尼跌幅最大,過去3個月的跌幅超過20%,菲律賓的跌幅也高達19%,而因政治不穩定因素已稍微消除的馬股,5.07%的跌幅相對較小。
將目光轉向匯市,印尼盾兌美元貶值達13%,泰銖和令吉雖貶值未超10%,但也分別處於9.33%和8.7%的高端,比索亦貶值8%。
不過,印度盧比“淒慘”程度,較東南亞貨幣嚴重許多,貶值幅度達21%!

 

 

【風暴再席捲】
⊙聯儲局擬退場
G20與新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張其佐曾點出,美元的全球中心貨幣地位,導致聯儲局的貨幣政策對新興市場具有溢出效應。
回顧歷史,從上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到90年代的墨西哥危機和亞洲金融風暴,都發生在美國持續緊縮貨幣政策之後。
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聯儲局開始大舉購買美國國債,推升國債價格、降低殖利率,第三輪的量化寬鬆政策更祭出每月850億美元的大規模購債,同時促使美國大筆資金流入新興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聯儲局資產負債表已經擴張到3.5兆美元,從減少購債規模,到資產負債表逐漸回縮,張其佐認為,這將引領中長期的資本流向逆轉和利率上升,不排除觸發新金融風暴的可能。
根據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所提供的數據,今年至今已有接近950億美元流入美國股票的交易型指數基金(ETF),新興發展中國家的交易基金則流出84億美元。
美國新興市場基金研究公司(EPFR)的統計數據則顯示,截至8月18日當週,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在過去12週內,第八次出現資金淨流出。


⊙美股大跌牽制
僑豐投資銀行抽佣經紀洪正聰指出,美國經濟雖然已在復蘇進程中,但後遺症卻難以判斷。
“美國如今是靠虛假金融增長撐場,但許多地方政府仍存在高公債問題,沒有償還能力。”
洪正聰表示,這可能會出現信貸泡沫情況,進而影響美國股市,而偏偏全球都必須看美國股市的臉色。
他稱,美股跌破1萬4500點的關鍵扶持水平,將導致整個市場崩潰,可能引發新一輪的金融風暴。
“現在還只是一個開端,未來一、兩個月極為重要,胥視美國如何防止崩潰。”


⊙敘利亞戰爭一觸即發
敘利亞並非主要產油國,這些年在美國和歐盟的製裁下,自2011年來已未在出口任何原油,但為何美國為首的國家可能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會造成人心惶惶?
這是因為敘利亞所處的地理位置,接近許多世界原油運輸管道和海上航線,加上伊朗已成為該國的堅實盟友,一旦開戰恐怕會擴大到整個中東區域。
國際分析員普遍預期,開戰後油價至少將衝上每桶120美元,若情勢惡化,恐飆漲至150美元。高油價停留時間越長,對全球經濟和市場需求的影響將更大。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更指出,一旦武裝事件蔓延到沙地阿拉伯或伊拉克,則將“牽一發而動全身”,伊國南部每日200萬桶原油出口將被迫中斷。


⊙貨幣節節敗退
對於會否再爆發另一輪金融風暴,InterPacific研究主管馮廷秀認為,貨幣貶值趨勢將會是其中關鍵因素。
“若是貨幣持續貶值,最糟糕的情況將會發生,因為貨幣貶值意味著許多物價也會跟著上揚,包括食品、進口品、原料等等。”
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亦是金融風暴定義的條件之一。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茉楠指出,若匯率持續大幅貶值,再加上資本外流加劇,新興國家可能拋售美元儲備資產支撐本幣。
“隨著長期資本淨流入局面的改變,新興貨幣面臨較大貶值壓力,意味著央行採取乾預本幣貶值的政策操作空間越來越小。一旦他們大規模拋售美元,可能更快耗盡外匯儲備,加劇資本外流。”


⊙新興國雙赤魔現
除了聯儲局的量化寬鬆政策退場的外部打擊,包括“雙印”在內的新興國家,更遭受“雙赤字”的內部致命傷,才導致資金外逃速度加劇。
所謂的“雙赤字”,指的是財政和來往賬項赤字,也就是國家債務和貿易活動的指標。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金中夏曾指出,要判斷新興市場是否會再陷金融危機,取決於這些國家靠借債支撐進口的失衡程度有多大,還有債務規模有多大。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新興經濟體平均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接近40%。
聯昌國際投資銀行經濟研究部總監李興裕也指出,除日本外10大亞洲經濟體,今年合計來往賬項盈餘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預計將繼續收窄至1.9%,進一步推高資本外逃和財政壓力。以印度為例,2012年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5.3%,國際收支亦不斷惡化,截至3月杪,來往賬項赤字規模高達181億美元,加劇國家償付風險,打擊盧比表現。

 

 

【風暴不重演】
■浮動匯率降低壓力
《華爾街日報》美元指數聯合創立人席格納瑞拉表示,目前市場的反應,較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際來得溫和。
“這因為當時許多亞洲貨幣釘住美元,如今卻是自由浮動。1997年7月時,泰國央行被迫讓泰銖自由波動後,在短短4個月內貶值40%。”
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史瓦慈也認同此論點,稱固定匯率制度很難抵禦投機者的狙擊。
“雖然在自由浮動下匯率貶值很大,在短期內造成投資者和商界不安,但中期來​​看卻可降低經濟壓力,讓商品在國際市場更有競爭力,促使本地消費者減少進口。”
同時,央行也能保存外匯儲備,用於支付進口款項和償還外債。


■外儲15年翻倍
不認為亞洲金融風暴再度重演的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亞洲央行在吸取教訓後,如今的外匯儲備規模已較1997年更為充實。
艾芬投資銀行經濟學家陳秋隆表示,以大馬為例,在1997年時外匯儲備約600至700億美元,如今外匯儲備已達1400億美元。
史瓦慈也至,泰國在1997年時接受國際貨幣基金援助時,外匯儲備幾乎為零,如今也有1600億美元的規模,備受“雙赤字”打擊的印度,則達2540億美元。
“不僅如此,如今亞洲國家的透明度更高,固定公佈詳細的外匯儲備數據和銀行不良貸款數據,不像泰國在1997年時掩蓋在外匯遠期市場下注300億美元交易,讓國際貨幣基金也感到震驚。”


■外債來往賬平衡
雖然高舉債和來往賬項盈餘收窄或赤字,在近期成了新興國家的“軟肋”,但基本實力比起90年代已來得更強。
1995年時,大馬來往賬項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越南13%;1996年時,印尼佔3%、韓國和菲律賓為4%,泰國為8%。
史瓦慈指出,雖然這些國家過去幾年舉債攀高,但多數債務以本幣為主,損害程度較輕。
“1997年金融風暴前的3年中,香港、印度、印尼、韓國、菲律賓和泰國,都出現大量來往賬項赤字,但今天許多國家都處於盈餘狀態,雖然印度和印尼情勢較壞,但問題的擴散面相對1997年要小得多。”
大馬評估機構(RAM)首席經濟學家姚金龍也強調,雖然如今情況較1997年來得好,但這些國家也必須想辦法拉低來往賬項赤字,以降低風險。
“我們預見下半年待全球經濟逐漸復蘇後,出口將會再擴張,屆時可進一步強化亞洲新興​​國家出口表現。”


■資金外逃屬短期
姚金龍和資深高級經濟學家白文春均認為,目前資金外流僅是短期現象,不至於引發整個亞洲再次陷入金融危機中。
白文春解釋,之前東南亞頻抱怨國際游資太多,造成股市、房地產等價格頻頻上漲。
“我會稱目前的情況是泡沫崩潰,回撤到之前的情況。”
姚金龍表示,對於那些過度依賴外資的國家來說,必然將痛苦上一段日子。
他們不約而同認為,這場短期的“外資撤離潮”,將會維持到聯儲局停止量化寬鬆政策,且盼下月中聯儲局會議結果能否稍微拯救低迷的市場情緒。

 

 

【全球唇亡齒寒】
9月兩大盛事———G20峰會和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將會是此次危機的關注焦點之一。
人們盼望在聯儲局會議中,獲取更多購債策略的動向與消息,而G20峰會則會被視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話的平台。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政治所全球治理研究室副主任黃薇表示,今天世界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發達國與發展中國家委實唇亡齒寒、相互依存,不存在隔岸觀火的情況。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初,發達國家復甦乏力,新興經濟表現搶眼;但事實證明,只有新興經濟體表現良好也無法拯救全球經濟,發達國經濟發展不起來也是大問題。”
“就像今天,一旦新興經濟體出現問題,發達國也必然受到影響。”

 

點選【Click here】瞭解更多資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馬來西亞 全球 金融
    全站熱搜

    Sam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